今天分享的是:2025国产大飞机的产业突围与广阔空间丰益国际
报告共计:32页
国产大飞机:从产业突围到全球布局,开启航空制造新纪元
在全球航空产业格局中,中国商用飞机正以稳健的步伐打破空客、波音长期垄断的局面,凭借技术突破、产能扩张与市场拓展,开启国产大飞机的产业突围之路。从C919实现商业规模化运营,到C929进入初步设计阶段,中国大飞机产业不仅成为国家高端制造实力的重要象征,更在全球民航市场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。
回溯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历程,近二十年来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。2007年大飞机正式立项,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,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;2015年C919总装下线、2017年成功首飞,标志着技术研发取得关键突破;2022年C919相继获得型号合格证与生产许可证,并完成全球首架交付,2023年实现全球首航,2024年国航、南航等航司陆续开启商业化运营,至此国产干线客机正式迈入市场运营阶段。截至2024年底,东航、国航、南航三大航司累计拥有16架C919飞机,累计承运旅客已突破100万人次,商业化运营成效逐步显现。同时,支线客机领域同样成果显著,C909(原ARJ21)截至2024年9月已向全球11家用户交付146架,安全运送旅客超1660万人次,运营航线达582条,形成覆盖国内多区域的航线网络,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获得俄罗斯、马来西亚等国的适航认证,2025年还相继开启老挝、越南首航,为国产民机走向世界积累经验。
展开剩余83%从市场需求来看,中国民航市场的增长潜力为国产大飞机提供了广阔空间。据中国商飞预测,到2042年全球客机总规模将达48455架,约为2022年的2.2倍,而中国客机规模将增至9969架,占全球总量的21%,成为全球最大单一航空市场。未来20年(2023-2042年),中国将接收超9000架新机,对应市场价值1.4万亿美元。细分机型需求中,单通道客机成为主流,以C919为代表的单通道客机预计交付6451架,占中国新机交付总量的70%,可充分满足国内短程航线、低载客量的出行需求;以C929为代表的双通道客机将交付1822架,占比20%,将助力中国航空企业拓展国际及区域间长途航线;涡扇支线客机交付量约898架,占比10%,进一步完善民航运输网络层级。
产能扩张是国产大飞机承接市场需求的关键支撑。中国商飞持续优化C919产能规划,2025年将产能从原计划的50架提升至75架,同时明确2027年产能目标为150架/年,2029年进一步增至200架/年。为保障产能提升丰益国际,C919批生产条件能力(二期)建设项目已于2024年5月启动,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,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,涵盖大客总部装厂房、零件总库及停机坪等设施,建成后将为C919批量化生产提供坚实保障。此外,中国商飞还加大产业链投入,2025年C919项目采购成本增加70%至340亿元,从资金层面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,确保产能规划顺利落地。
技术创新与国产化突破是国产大飞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。在性能方面,C919具备多重国际比较优势,作为全球首架将减排理念纳入顶层设计的大飞机,通过减重、减阻设计,相较老款同类机型可降低碳排放12%-15%;采用超临界机翼、先进复合材料及第三代铝锂合金,搭配改进创新的航电系统,在气动性、安全性与降噪效果上表现优异;机舱宽度与仓容更大,提升乘客舒适度的同时,增强载货能力与商用经济效益;价格方面同样具备竞争力,目录单价0.99-1.08亿美元,低于同级别空客A320neo(1.28亿美元)与波音B737MAX-8(1.20亿美元)。
国产化进程中,关键系统的自主可控取得重要进展。发动机作为大飞机的“心脏”,技术含量与价值量极高,占整机价值的20%-30%,且全寿命周期内维修保障费用与采购费用相当。未来20年中国新增商用发动机市场需求有望超6000亿美元,年均需求超2000亿元人民币。适配C919的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(CJ-1000)已进入适航取证阶段,2023年在运20上开展最后阶段飞行测试,2025年试运行中耐久性、燃油效率等核心指标接近国际水平,计划“十四五”中后期取得适航认证并批量装机,2030年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。适配C929的长江2000(CJ-2000)同样进展顺利,2020年完成验证机整机装配,该发动机涵道比超10,采用齿轮传动风扇技术,巡航耗油率低于国外同类机型,将为国产宽体客机提供动力保障。
机载系统作为飞机性能的关键支撑,正从“从有到好”稳步迈进。2024年4月,中航机载公司总部迁至上海,集中力量推进民机机载系统研制,并制定清晰发展规划:2025年基本完成专业化整合的航空产业布局,形成先进的产品、创新、产业及数智化能力体系;2035年实现航空机载技术与产业的根本性变革,成为国际知名机载系统供应商。2022年中航电子换股吸并中航机电,完成国内机载系统重大资产重组,并募集50亿元用于引气子系统、液压作动系统等产能提升项目,推动机载系统向集成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目前,中航机载已通过参与C919研制建立民机机载系统研制体系,实现部分系统适航取证,并将技术成果应用于AG600、ARJ21等多型号飞机,为后续国产化替代积累技术与经验。
此外,航材国产化同样迫在眉睫。当前中国民航机队中,空客、波音飞机占比超95%,导致航材主要依赖进口。2023年中国航材管理行业市场规模达1601亿元,其中采购及流通市场规模685亿元,库存市场规模916亿元。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,航材国产化加速推进,国内航材分销商数量逐年增长,2019-2021年从132家增至238家,产业链配套能力持续提升,未来将逐步降低对进口航材的依赖,为大飞机产业自主可控提供保障。
从全球航空产业发展经验来看,波音、空客的成长路径为中国大飞机提供了借鉴。波音通过自主研发、跨国合作到全球供应链布局,逐步成为行业巨头;空客则依托欧洲多国技术协同、资金汇集与市场共享,实现对波音的追赶。中国大飞机产业正整合国内优势资源,强化产业链协同,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C919在东南亚执飞计划提速,欧洲适航认证进展积极,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多份额。
如今,国产大飞机已从技术研发迈向产业化运营的关键阶段,随着C919产能释放、长江系列发动机适航取证、机载系统国产化突破,以及中国民航市场的持续增长,国产大飞机产业将逐步打破国际垄断丰益国际,成为推动中国高端制造业升级、参与全球航空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,为全球民航市场注入新的活力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报告共计: 32页
中小未来圈丰益国际,你需要的资料,我这里都有!
发布于:广东省七星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